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北京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的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總體要求。
陜西省教育廳在《關于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的通知》(陜教師[2015]24號)中也著重提出:各高校要充分認識新時期加強和改進高校師德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真組織教師學習《意見》精神,不斷更新、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提高實效性,引導廣大教師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切實提高高校師德建設水平,全面提升高校教師師德素養(yǎng)。
正是在全面學習體會黨和政府對加強師德建設的各項文件精神和要求的基礎上,2017年4月18日下午,西安歐亞學院校領導、首席培訓師兼教師發(fā)展中心主任戚世梁教授在西安歐亞學院2017年第一期新員工集中內訓班上,給青年教師們上了一堂《堅定“三個自信” 打牢“師德師風”建設信念基礎》的師德教育課。
如何能夠緊貼新一代90后教師的特點,有溫度、有實效地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戚世梁教授做了大量的調研和課程設計,他的這堂師德教育課不僅結合了他多年外貿工作的實踐,還融合了他對90后青年老師特點的深入研究,創(chuàng)新性的探索了師德教育的新模式。這些探索可以用以下六個“新”來歸納:

一、新的切入點
本次師德教育的安排,并沒有直接從傳統(tǒng)的美德思維來進行以奉獻、自律、慎獨為特征的師德養(yǎng)成教育。我們認為只有首先通過堅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教師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而后才能在這個堅實的基礎上,養(yǎng)成教師的良好師德師風。沒有了這個基礎,就很難保證正確的政治方向,更難保證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此認識的基礎上,本次對新入職青年教師的師德教育內訓就從堅定“三個自信” 這個師德教育全新的切入點展開。只有讓青年教師們真正堅定了自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才能在這樣堅實的信念基礎上,開始他們自己的師德師風建設養(yǎng)成之旅。
二、新的內容聚焦
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往往從老一輩革命家鬧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來展開。但畢竟這些年代離我們這些新入職的90后教師太遙遠了,過去的艱苦奮斗已經(jīng)很難引起這些在蜜罐罐里長大的青年人的共鳴了。如何讓這新一代的青年人同樣能夠堅定自己的社會主義世界觀、核心價值觀,堅定自己的“三個自信”,已經(jīng)成為了新時代思政、師德教育的一大關鍵課題。
戚世梁教授結合自己在30余年外貿工作中,出訪過6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親身感受,用翔實的數(shù)據(jù)和生動的人生故事,從縱橫兩個維度和青年教師們交流了自己對“三個自信”的理解和信念養(yǎng)成。“縱”就是從改革開放以后中國自身對發(fā)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探索和實踐,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來展開探討?!皺M”就是把中國放在世界這個大平臺上來講進步、談比較、論結果。這些聚焦于青年教師可以親身感受到的內容,正是可以最直接打動他們心靈的思想沖擊波。
戚世梁教授正是用這樣聚焦于新時代的內容,引導青年教師正確分析、認知我們國家的進步,體會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從而更加堅定自己的“三個自信”,為自己進一步的優(yōu)良“師德師風”養(yǎng)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新的教學范式
傳統(tǒng)的思政課教育,往往以很正式、很傳統(tǒng)的形式開展。一位德高望重的講者,高高的坐在講臺上,認認真真地宣講。一群聽者,排排坐在臺下,埋頭聽講、記筆記。這樣的教育形式很認真、很規(guī)范,但教育的效果呢?在面對現(xiàn)在這樣一群思想活躍、不安守常規(guī)的90后新青年時,往往難以令人滿意。
戚世梁教授的師德教育課,就打破了這種傳統(tǒng)的模式。教師主動走到受訓青年教師中,受訓老師們也按新型的小組討論模式圍桌而坐。老師就在學生身邊講,學生就在課堂上開展討論。思想交鋒、論證探究,新的教學范式攪起了課堂的熱度,激發(fā)了受訓老師的參與,抓住了受訓老師的心。只有這樣的教學范式,才是真正能夠影響青年老師思考、學習、體會、固化的教學過程,才是真正能夠有實效的對90后青年教師產(chǎn)生沖擊,引導理想信念發(fā)生、堅定的教學范式。
四、新的教師參與
在戚世梁教授所探索實踐的新師德教育范式下,接受內訓的青年教師們不再是被動的思想接受者,而成為了思想的探索者、發(fā)生者。小組討論:建黨以來,是什么樣的意識形態(tài)引領著廣大工農(nóng)群眾跟黨走,沖破層層阻礙,建立和發(fā)展起我們新中國?今天的中國有多少個世界第一和我們?yōu)橹湴恋某删停棵媾R著那么多的不完美,為什么我們不能充滿自信地去面對,去克服?民主是不是只有西方的那一條選舉之路?選舉是不是一個包治百病之藥?
一個個問題的拋出,一個個問題的思辨,真理和信念就這樣在老師們自己的討論、思考中層層去偽,漸漸顯露,終至脫穎而出。老師在這一過程中,不是灌輸者,而是引導者!他引導者學員自己去分析現(xiàn)象、自己去尋找論證、自己去發(fā)現(xiàn)結論。這樣的自發(fā)性的過程,才是真正能夠在青年教師心中埋下自己信念的過程。
五、新的體驗提升
一下午的師德教育內訓課,很快就結束了。可是參訓的青年老師們還意猶未盡,高速運轉的頭腦并沒有隨著下課的鈴聲而驟停。三三兩兩的老師們還在討論著剛剛在內訓課上的思考。
艾德藝術學院張寧老師說: 通過戚教授講授“三個自信”打牢“師德師風”建設信念基礎的課題,我感觸良多。但我最有共鳴的在戚教授提到民族自信涉及到國家發(fā)展以及映射到我們自身的行為之上。雖然課堂有激烈的爭論,但我們都從中學到了許多知識。很期待戚教授能多與我們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與知識。
人文教育學院薛婷婷老師說:此次課程收獲很大,深刻地意識到了自己在意識層面方面的知識和信息缺失,對政治制度和體系背后的思考不夠深入,沒有站在全球化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角色擔當上思考問題,沒有從意識上去認識自己的職業(yè)和崗位,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向,是我以后要努力的方向。無論從國家還是個人角度確實應該有自信,有對自我的深度認同,對國家的認同。這樣有利于我們做好自己的事情,更自信從容地面對外部世界。提升自我以及國家的形象和影響力,尋找更多的價值認同。
金融學院范琳老師說:通過課程了解了我國目前在國際上的定位,增強了國家榮譽感,了解了現(xiàn)今中國的騰飛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堅定樹立對黨和國家的信心,自信地面對學生,在課堂積極地傳達正能量。
六、新的師德教育體系
今天戚世梁教授給歐亞新入職青年教師所講授的《堅定“三個自信” 打牢“師德師風”建設信念基礎》的師德教育課,僅是歐亞師德教育講座的第一課,后面還將安排有戚世梁教授的師德教育系列講座課中的另兩項講座。
師德教育講座二:《師德建設的理論原點和主導形態(tài)》
這一講座主要是從師德建設的兩種思維:一是自內向外的美德思維。即通過促使教師個體進行內在的價值成長和自主的德性養(yǎng)成,自覺自愿地踐行仁愛、良善、責任、忠誠等品質、以使不合法、不正當?shù)慕處熉殬I(yè)行為自動消失。二是自外向內的規(guī)范思維。即通過制訂一整套公正、合理、有效的行為規(guī)則,把教師在職業(yè)生活中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行為限定在正當?shù)姆秶畠?,從而使教師的職業(yè)行為符合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來闡述師德教育的理論原點。并由此引申出隨著歷史和社會要求的變革,師德建設的主導形態(tài)也在發(fā)生著不斷的演進的發(fā)展過程。
戚世梁教授試圖用這一講座的內容,將師德師風建設從口號變成有血有肉、生動活潑,形象化的、觸手可及的多方位可感知實體,讓我們的青年教師能夠真正理解和感悟到:什么是“師德師風”建設!我要怎么做就能養(yǎng)成良好的“師德師風”!
師德教育講座三:《落實“師德師風”建設的一個重要關鍵——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新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指明了“師德師風”建設的最根本要求,就是要育人,就是要把我們青年學子培養(yǎng)成思想過硬、能力過硬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不能只關注于自己的升等升級,教師不能只關注于自己的論文發(fā)表。高校和教師都必須把最大的關注都聚焦于學生的培養(yǎng),而且是不能只講我多用心教了,而是要更多的關注與評估學生學到了多少?特別是要關注到學生們是不是學到了、掌握了、具備了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有用的、實用的能力!這就是要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新理念。
在這一講中,戚世梁教授結合了他自己對“以學生為中心”教育新理念的深入研究和大量西安歐亞學院推廣落實“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的大量實踐和經(jīng)驗總結,為受訓的青年老師帶來了一場全新的師德教育課,一次深入淺出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宣講和實踐方法、手段培訓。
戚世梁教授用這六個“新”探索了關于高等學?!皫煹聨燂L”建設的新教育模式,我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正確指引下,在我們全校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師德師風”建設將一定會取得更多、更大的實效。
(黨委辦公室 教師發(fā)展中心 供稿/攝影)